為加強支部書記黨性鍛煉,強化政治定力,進一步增強非公企業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6月19日至20日,鳩江經濟開發區組織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前往涇縣云嶺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同時開展鳩江經濟開發區2020年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學習。我司支部書記樂榮梅、總經理李欽國(蕪湖市藥學會支部書記)參加了此項活動。
6月19日,大家來到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緬懷革命烈士,牢記歷史教訓,在聽了講解員關于皖南事變始末的詳細介紹,書記們被新四軍將士那種“抗戰到底”的精神和拋頭顱、灑熱血、赴國難的愛國激情所震撼。鳩江經濟開發區黨政辦主任陳軍帶領全體書記們莊嚴地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前入黨誓詞宣誓,表達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繼承先烈遺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決心。
隨后,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新四軍軍部司令部、軍部會堂、中央東南局、云嶺碑園、葉挺銅像,通過館內現存的珍貴圖片、文物、資料,親身體驗了老一輩無產革命家在抗日戰爭時期真實的戰斗生活,書記們被英雄們無畏的戰斗精神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深深感染。
此次紅色之旅讓大家重溫歷史,銘記誓言,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鐵軍精神”。樂榮梅書記表示將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加強公司黨建工作,并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為企業和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
通訊稿:樂榮梅
開發區黨政辦主任陳軍帶領全體書記重溫入黨誓詞
鳩江經濟開發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合影
鳩江經濟開發區2020年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課現場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小貼士: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位于皖南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頃,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筑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
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石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序列。進入陵園后,沿臺階向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墻上鑲嵌著葉飛同志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著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臺階,共五十米長,九十級臺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沿著神道拾級而上,通過神門便進入第三個空間序列一主碑紀念廣場。主碑紀念廣場由紀念碑、紀念廊、憑吊廣場和無名烈士墓組成。從山頂俯視,主碑紀念廣場和外圍的花圃組成一個獻給烈士們的巨大花圈。從遠處眺望,紀念廊和名人題字碑廊的一組組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的馬頭墻簇擁著紀念碑巨大的碑身。馬頭墻是皖南村落中較為常見的民居構件,用它來象征著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鎮鎮,寓意先烈們雖然壯烈殉國五十周年了,但他們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閃耀在皖南的千家萬戶,先烈們的光輝業績將永遠成為皖南人民心底的豐碑。
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簡介:
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涇縣以西25公里處,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由歙縣巖寺移駐于此地,部隊從兩萬人發展到九萬多人,因此云嶺被稱為“新四軍的搖籃”。景區中的一幢幢機關舊址都是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軍部司令部舊址是景區的核心,其他景點分布得相當散,如果不是自駕游,那么想參觀全舊址景區就是一個拉練的過程。
軍部司令部舊址設在云嶺鄉羅里村的中心位置,原為兩座地主莊園,一叫“種墨園”,一叫“大夫第”。由司令部往涇縣方向走2公里是新建的紀念館,里面陳列了一些和新四軍相關的史料。由司令部往東北走3公里是烈士墓園和紀念林,就是小山丘上的墳冢,不去也可以。
由司令部沿東南局路(078縣道)向西南步行1公里可至軍部修械所舊址,原為云嶺陳氏家族建于明萬歷年間的關圣殿,歷代屢有修葺,大殿前有雕刻精美的花戲樓,墻上留有抗日標語多處。修械所不遠處是軍部大會堂舊址,原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的陳氏宗祠,分前、中、后三進,現為革命文物陳列室,里面能看到新四軍留下的一些手稿、槍支武器等。